飯後走一走,血糖穩穩的!穩定血糖原來這麼簡單

飯後走一走,血糖穩穩的!穩定血糖原來這麼簡單

通常你吃飽飯後,會起來走走消化一下,還是坐著休息?

根據糖尿病照護期刊研究,比起其他時間連續走路45分鐘,在飯後走15分鐘就能顯著降低平均血糖!
只要吃飽起來走走路,這樣簡單的方式就能降血糖、幫助消化,飯後散步帶來的好處可不只有這些。

飯後散步為什麼能幫助穩定血糖?

進食後,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會被消化並轉化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並提高血糖濃度。當進行飯後散步時,肌肉需要能量來運動,就會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作為燃料。所以飯後散散步,這不僅幫助減少血糖的積累,還能有效地降低餐後的血糖波動。

研究說明,在餐後的60分鐘到90分鐘之間,血糖會有明顯的上升。紐西蘭奧塔戈大學研究指出,每天步行30分鐘能讓血糖平均降低12%,而若在每餐後步行10分鐘,血糖降幅可達22%。可見餐後散步對於降血糖效果更佳
對於糖尿病友來說,血糖穩定度是很重要的,而飯後散步正好能將吃完飯後升高的血糖消耗掉,讓全日血糖更平穩、平均血糖值也能更低。


走路 vs. 靜坐,血糖變化差很多?

有些人吃飽後就不想動、做在椅子上休息,可是你知道嗎?根據糖尿病照護期刊,與長時間坐著相比,日常生活中進行輕度活動(如站立、家務、緩慢走動等)有助於改善胰島素的利用效率。

研究實驗中,年輕男性在吃完一頓高碳水化合物的餐點後45分鐘,進行20分鐘的輕度運動(如慢走或輕鬆踩腳踏車),其血糖和胰島素變化,與進行中等或高強度運動(如快跑、激烈運動)的人相似。

也就是說,長時間坐著對健康不利,而經常起身活動,即使只是短暫的輕度運動,也可能有助於控制飯後血糖。特別是在需要長時間坐著的環境(如辦公室),適時站起來活動一下,可能會對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如果飯後不方便散步,這些活動也很棒!

如果是天氣不好,或是情況不允許、不方便出門等,也可以做一些輕度活動,來幫助身體活動降低血糖。像是整理餐桌、洗碗、吸地板、澆花,或是原地超慢跑,這些輕度活動就可以比坐在沙發上當馬鈴薯更好!


小提醒

要注意的是,飯後不要從是太激烈的身體活動,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如果不小心吃得太飽,也建議先稍微休息5-10分鐘後再起身活動。

每天多走一步,健康更進一步!

飯後散步或是飯後輕度活動,不僅能幫助穩定血糖,還能提升整體健康、改善消化與促進心血管功能。與其飯後滑手機或久坐,不如養成「走一走」的好習慣,讓血糖更穩定、身體更有活力!

即使有時無法在飯後散步15分鐘,起身走動個幾分鐘,也是有幫助的。
現在就從每天飯後15分鐘開始,為健康邁出關鍵的一步!🚶‍♂️💪


參考資料

1. Three 15-minute bouts of moderate postmeal walk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s 24-hour glycemic control in older people at risk for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2. The Acute Effects of Interrupting Prolonged Sitting Time in Adults with Standing and Light-Intensity Walking on Biomarkers of Cardiometabolic Health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3. 早安健康網–飯後健走10分鐘,血糖降22%!5分鐘降血糖椅子操宅在家也行
4. Breaking Up Prolonged Sitting Reduces Postprandial Glucose and Insulin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