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多次量測血糖,為何數值都不同?

短時間多次量測血糖,為何數值都不同?

江阿姨最近罹患糖尿病,醫師建議要進行血糖監測,以了解生活型態對血糖的影響,進而調整,以達到維持良好的血糖。江阿姨對於量出來的血糖值頗有疑義,老覺得血糖應該不會是這個數值,因此不停地重複量測,結果讓江阿姨更疑惑了,因為檢測出不同的血糖值,這是血糖機不準嗎?還是另有蹊蹺呢?來來小編來一解疑惑。

檢測誤差值

在很短時間檢測多次,即便在相同的受測位置或是相同的檢測條件,每次得出的檢測值都不一樣,這就是所謂的『誤差值』。主要是因為儀器或是試劑的檢測反應,每次都可能會有些微的差異,而這些微小的差異,就會造成結果的不同。

所有的檢測儀器都存在『誤差值』的現象,但是,品質優良的儀器每次的誤差值變異都不會過大。這就是所謂的『變異係數』,變異係數越小代表檢測儀精密度越佳,每個數值之間都非常接近。

錯誤檢測步驟

雖然檢測儀器都存在誤差值,但,如果使用錯誤的方式進行量測,結果的差異就會更大,有哪些錯誤的操作步驟呢?

1. 過度擠壓檢測部位:
第一次採血,可能很容易就有足夠的血量進行檢測,但,如果在相同的部位,繼續採血檢測,可能面臨血量不足的情況,會產生以下情境:以過少的血量進行檢測,有些血糖機不會阻擋過少血量檢測,不足的血量可能會造成檢測結果偏低,瑞特血糖機會阻止不足血量的檢測,螢幕會顯示Er4,避免產生錯誤的結果;另一個情境就是用力擠壓檢測部位來增加血量,這樣會造成紅血球破裂,組織液流出稀釋血糖濃度,使得檢測結果偏低。(延伸閱讀:天氣冷擠不出血,怎量血糖?)

2. 血樣過久:
即便第二次血量是足夠的,但,如果等待採血的時間過久,血液開始產生凝血現象,有可能也會造成檢測結果偏離。

3. 酒精殘留在手部未乾
當酒精消毒溶液未乾,就進行採血,也會造成檢測結果偏低。

檢測設備失準

如果檢測的步驟都正確無誤,那麼可能要懷疑檢測設備是否有失準或故障。這分成兩個部份:血糖機與血糖試紙。如何確認檢測設備是否失準,可以參考相關文章。(延伸閱讀:我的血糖機到底有無失準呀?)

血糖試紙:這是導致失準最常見的部份,血糖試紙主要成分是化學物質,容易受溫度與濕度影響,台灣氣候屬於高溫潮濕環境,一般試紙的保存條件,溫度在4~30°C,相對濕度要保持90%以下,如果經常試紙罐沒有蓋緊,或是取出的試片暴露在空氣中過久,很容易造成試紙受潮,影響檢測的精準度。(延伸閱讀: 如何保存血糖測試片)

血糖機:當檢測儀器過於陳舊、遭摔落、撞擊或是受潮嚴重,都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延伸閱讀:血糖機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