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準媽媽,如何做好孕期健康管理?

妊娠糖尿病準媽媽,如何做好孕期健康管理?

隔壁鄰居的許太太宣告即將有新成員報到,前幾天到醫院進行產檢,今天很慌張地來找小編,原來前幾天去醫院做妊娠耐糖測試,醫師告訴許太太診斷為妊娠糖尿病,她擔心極了,其實只要密切與醫療團隊配合,做好孕期管理,媽媽和寶寶都會健康無虞。

妊娠高血糖對健康的威脅

● 對母體的威脅
1.很容易併發子癲前症以及增加產時的風險,如肩難產或剖腹產機率,而子癲前症是我國孕婦死亡三大原因之一,不可不謹慎以對。

2.相較沒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妊娠糖尿病的婦女日後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高出10倍,且下一次懷孕再度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會高達30~50%

3.視網膜病變:輕度或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不會影響視力,通常產後即會消失;如為嚴重視網膜病變,在生產時需要採用剖腹產或真空吸引方式分娩,避免過度用力,造成眼底血。

4.流產率增加


對胎兒健康威脅
1.容易產下巨嬰症的寶寶,體重超過4,000公克,在生產過程中,因寶寶的軀幹和肩胛過大,若以自然產方式容易肩難產,導致寶寶的臂神經叢受損。由於寶寶體型過大,媽媽剖腹產機率也會增加。

2.新生兒低血糖:因母親妊娠期間高血糖會由胎盤傳遞給寶寶,促使寶寶胰臟分泌過多的胰島素轉換這些葡萄糖,變成養分的來源,當生產時夾住臍帶,葡萄糖不再供給,就會發生所謂『新生兒低血糖』,足產兒血糖值低於35mg/dL,早產兒血糖低於25mg/dL,通常發生於產後12小時內,有些會持續數天或更久。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可能會損及神經,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3.先天畸形率:如果懷孕初期就存在血糖異常,極有可能在懷孕前就有糖尿病者,發生畸形率會比較高,因胎兒重要器官發展在懷孕8週左右。

4.呼吸窘迫症:是較為罕見糖尿病懷孕合併症,為預防寶寶過大,婦產科會建議提早生產,目前會建議在37~38週左右,讓寶寶肺泡成熟後再進行分娩,避免肺泡不成熟造成呼吸問題。

5.其他出生時健康問題:低血鈣、紅血球過多症、流產或死亡。

6.出生體重越重,日後發生肥胖與二型糖尿病的機會也會較高

孕期健康管理

1. 藥物治療:
如果血糖控制未達理想範圍,應考慮使用藥物積極治療。
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如下:


胰島素治療妊娠高血糖首選藥物,它不會通過胎盤將藥物傳遞給胎兒,且母親有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巨嬰症的發生機率。

2. 血壓控制
懷孕期血糖宜控制在110~135/85 mmHg。

3.血糖監測: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建議自我血糖監測每日4次以上。可以監測餐前與睡前血糖,偶爾可以監測半夜3 點血糖,以確認有無低血糖不自覺,對無法解釋清晨高血糖也有所幫助。

4.監測酮體:

每日起床後監測第一次尿液中酮體或監測血酮,由於懷孕特殊的生理狀態,很容易產生酮體,即使血糖正常,也有可能產生酮酸中毒。如有血糖值>200mg/dL、生病或因噁心 無法進食,都應立即檢測酮體,如發現酮體,應連絡醫療團隊。

5.配合醫療團隊,接受飲食與運動諮詢與介入,擬定飲食計畫,控制體重,採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以避免低血糖發生。

6.規律運動:
懷孕無早產或其他併發症,應進行低衝擊性無負重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減少胰島素阻抗,降低血糖值,運動時間以不超過1小時為宜。運動前最好監測血糖值,血糖過低時最好補充點心後,再進行運動。





參考資料:
1.第二十章妊娠糖尿病與糖尿病人的孕期照護‧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2018年治療指引
2.第十六章懷孕與糖尿病‧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14年核心教材
3.Diabetes Care. Volume 44, supplement 1 January 2021, 20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