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血管圖上繁星點點,糖尿病早已找上數年

視網膜血管圖上繁星點點,糖尿病早已找上數年

劉先生因為最近視力模糊至眼科就診,經檢查發現劉先生雙眼視網膜已經多處出血,血糖值高達400mg/dL,轉診至新陳代謝科就醫。劉先生主訴多年前健康檢查發現糖尿病,因為沒有任何不適故未就醫治療,偶爾至中醫就診拿藥服用,這樣狀況持續好幾年,沒想到一個疏失造成眼睛的傷害。

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原因

根據調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造成後天失明主要原因之一。長期高血糖(延伸閱讀:高血糖的處理)導致視網膜血管發生變化,血管新生,血管內缺血缺氧,這些新生的血管很脆弱,容易破碎引發出血,造成視力喪失。在眼睛病變初期透過良好的血糖控制(延伸閱讀:血糖控制你達標了沒?),以及適當治療,可能可以恢復部份視力;但,若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造成嚴重視網膜病變極有可能造成無法恢復的傷害。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第二型糖尿病通常較晚被診斷出來,一旦確診,根據統計有21%的第二型糖尿病友已有視網膜病變。第一型糖尿病友通常建議在罹病後5年或病友年齡達青春期後,應該每年定期接受視網膜檢查,而第二型糖尿病友一旦確診,每年也需要接受視網膜檢查。若眼睛情況變得嚴重,則視病情需要決定檢查頻率。糖友懷孕(延伸閱讀:寶貝我要你比我健康)後應立即接受檢查,且每3個月密集追蹤直至產後1年,因為懷孕過程會加重視網膜病變惡化程度,需要格外注意。

視網膜檢查分為散瞳與無須散瞳兩種,若接受散瞳檢查,檢查前會使用散瞳劑讓瞳孔放大以利檢查,該藥物會導致視力模糊、畏光,建議需要有家人陪伴避免發生意外。若使用無須散瞳檢查,則不會有上述的眼睛不適感。

治療方式包括雷射、冷凍治療以及手術。雷射治療是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藉由雷射治療黃斑部水腫與新生血管萎縮,以減少出血機會,需要分數次療程,可維持視力。冷凍治療與雷射治療作用雷同,只是治療工具不同,適用於雷射打不倒的地方。手術切除玻璃體,可挽救部分視力。

視網膜病變運動禁忌

合併有視網膜病變的糖友,運動時要避免使用腹壓、快速頭部、劇烈跳動、頭部位置低於腰部或是大氣壓力改變,促使眼睛血管內壓力增加,容易導致新生血管破裂,加重惡化程度,如:舉重、舉啞鈴、仰臥起坐、伏地起身、跳水、跳繩、高衝擊有氧運動..等。視網膜病變的糖友在執行運動前,最好與醫師討論並進行相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