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打胰島素等於糖尿病末期?

施打胰島素等於糖尿病末期?

劉阿姨罹患糖尿病已經25年。多年以來,為了維持血糖的穩定,劉阿姨始終保持著規律運動、節制飲食、按時服藥的生活型態。但,最近一年多來,劉阿姨的糖化血色素屢屢大於9%(延伸閱讀:什麼是糖化血色素),讓劉阿姨十分擔心,開始不太敢吃東西,纖瘦的背影,讓兒女們十分不捨。經過與醫師多次的溝通與調整藥物,劉阿姨的血糖並沒有明顯下降。當醫師建議施打胰島素輔助治療時,兒女完全沒有辦法接受,甚至質疑醫師的專業能力。

胰島素功能

胰島素是身體很重要的賀爾蒙。其功能是負責醣類、蛋白質、脂肪的代謝。人們由口攝取食物,食物經由腸道消化酶分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葡萄糖從消化系統進入血液系統,進而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胰島素就像一把打開細胞大門的鑰匙,可以將游移在血液裡的葡萄糖送進細胞裡,提供細胞養份。當身體的胰島素量不足或發生阻抗性(延伸閱讀:開始認識糖尿病),這就像這一把鑰匙故障,打開不了細胞大門,無法將葡萄糖送進細胞裡,游移在血液的葡萄糖濃度不斷增加,就會造成高血糖。

胰島素VS.口服藥

隨著身體器官的老化,胰島素的分泌的量與品質也會下降進而影響相關的代謝活動。口服藥不是胰島素,而是利用各種機轉方式來控制血糖,如:刺激胰臟分泌更多胰島素、減緩腸胃道裡的糖類吸收或促進胰島素敏感度等。當胰臟老化到一定的程度時,適時補充胰島素可以事半功倍地控制血糖。

最新胰島素型態

目前胰島素仍以注射劑型為主,胰島素是一種蛋白酵素,容易被胃酸破壞,口服胰島素無法克服此問題。近年來,已有藥商發展噴霧劑型的胰島素,類似氣喘噴劑,藉由肺泡細胞吸收胰島素進而控制血糖,但是這類型的藥物尚未在台灣上市。

胰島素迷思

很多人誤認施打胰島素就是代表糖尿病末期、腎臟崩壞面臨洗腎。其實這是錯誤觀念,當醫師建議胰島素治療方案時,糖友多為逃避,能拒絕就拒絕,能拖過一天就是一天,要不就是轉院換醫師,長時期間未能對症下藥的情況下,血糖控制不佳當然併發症(延伸閱讀: 罹患糖尿病我的人生變黑白嗎?)也就隨之而上,等到併發症出現才轉為胰島素治療,就會引發其他糖友以為施打胰島素等於洗腎或是末期糖尿病的錯誤認知。

胰島素本是身體天然的賀爾蒙,當身體已無法分泌足量的胰島素時,及時的補充可以讓血糖快速獲得控制,就像植物一樣,不能老是只有澆水,適時的施肥才能讓植物長得更好,水跟肥料對植物而言都很重要。對糖友而言,有些人可以全程使用口服藥治療糖尿病,有些人需要部分改為胰島素治療,又有些人需要全程改為胰島素治療,不同的病況需要由專業醫師診斷與治療,加上糖友生活的配合,才能成為最佳控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