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型糖尿病是屬於『天生』的疾病嗎?

第一型糖尿病是屬於『天生』的疾病嗎?

曉晴(化名)10歲,國小三年級在安親班上昏倒,當家屬到達醫院時,曉晴已在加護病房治療,曉晴父母親正當為這起事件忙得雞飛狗跳時,突然接到晴天霹靂的訊息,醫師告訴曉晴父母,曉晴確診『第一型糖尿病』,家中無人有糖尿病家族史,為何曉晴會有?

什麼是『第一型糖尿病

糖尿病常見類型有第一型、第二型以及妊娠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常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但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主要病理變化因胰臟幾乎無法製造胰島素,使身體細胞無法利用葡萄糖換成能量,導致血糖濃度升高。(延伸閱讀:常見糖尿病類型)

全球第一型糖尿病人口比例約5 ~10%,台灣大約2%左右,相較第二型糖尿病,罹患數是較少的。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通常是來的又急又無預警,還常伴隨糖尿病酮酸中毒,此乃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十分危急,需要立即治療,往往病患暈厥清醒後身處於加護病房。(延伸閱讀:糖尿病酮酸中毒)

第一型糖尿病的病程通常是緩慢的且無聲無息,前一刻可能還在趕補習班上課的路上,下一秒就可能出現在醫院加護病房裡,疾病的進行可長達數年之久,直到壓倒最後一根稻草,才病發出現,這經常讓患者的父母親搞不清狀況措手不及。
​​​​​​​​
​​​​​​​​

為何胰臟會失去製造胰島素的功能呢?

第一型糖尿病病因來自於自身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胰臟細胞導致功能盡失,以及有些環境中觸發因子,導致引發自體免疫。

觸發因子
病毒感染:先天性風疹症候群、克沙奇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有關,而病毒感染可能是觸發因子,使的特殊基因傾向顯現出來,前英國首相梅伊就是在2012年染上流行感冒,而引發為第一型糖尿病。

特殊基因體質
第一型糖尿病與人類白血球抗原有密切關係,但擁有這些特殊基因不一定會發病。

第一型糖尿病與『遺傳』的相關性

第一型糖尿病的遺傳因素比第二型糖尿病小,以有著相同的基因排列的同卵雙胞胎為例,雙胞胎中一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另一位有高達70~90%的機會也會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然而對於第一型糖尿病,同卵雙胞胎中一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另一位的罹患率只有50%,故基因遺傳在第一型糖尿病的影響不如第二型。(延伸閱讀:家中有糖友,自己是否也會有?)
​​​​​​​​
​​​​​​​

第一型糖尿病症狀

• 頻尿,兒童出現夜尿情形
• 極度口渴
•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 容易疲倦、嗜睡
• 視力模糊
• 當血糖過高時(≥250mg/dL),有時呼吸會出現酮體味道,類似過熟的水果味
​​​​​​​​
​​​​​​​

第一型糖尿病藥物治療目前仍以胰島素為主

全球醫療專家與學術機構對於第一型糖尿病患,建議採用胰島素一日多次注射或胰島素幫浦的積極治療方式。雖然近幾年糖尿病治療藥物不斷的推陳出新,但,通過適用於第一型糖尿病的藥物仍有限。

一型糖尿病治療的藥物多樣性雖不如二型糖尿病多,但,只要做好管理工作,健康狀態依然如其他人相同,就如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前英國首相梅伊,當時還是首相任期中,在招待貴賓晚宴時,她會起身跟在座嘉賓說:「請大家開始享受佳餚,我必須去注射我的胰島素。」第一型糖尿病並沒有因故改變她日常該做的管理工作,她也大聲疾呼鼓勵第一型糖尿病友,讓疾病習慣自己的生活,而非讓自己習慣疾病。即使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仍可以積極作為,做些複雜的事,隨心所欲地過生活。即便面對繁重的國務工作,梅伊女士仍努力不懈地管理血糖,維持理想的目標範圍。(延伸閱讀:施打胰島素等於糖尿病末期?)
​​​​​​​​
​​​​​​​

第一型糖尿病當然不是天生的疾病

承如上文所示,雖然『它』經常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但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會發生,所謂的先天性糖尿病通常是發生於出生6個月以下的幼兒或稱之為『新生兒糖尿病』,主要是由於潛在的基因問題所致,新生兒糖尿病可能是暫時性也可能是永久性,暫時性是因基因過度表現;而永久性則是基因突變,自體免疫病因的第一型糖尿病則很少發生於出生6個月以下幼兒。
​​​​​​​​


參考資料:
1.2014糖尿病衛教核心教材‧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
2.Diabetes Care, volume 44, supplement 1, January 2021, 33
​​​​​​​